自推行三大载体工作以来,尤其是标准化不断深化,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,部分干部员工从上班 没方向、没目的、变成了上班有方向、有目的,工作状态由懒散变成了勤奋,工作思路由浑浊变成了清晰,工作作风由假虚浮走向了真实深,这个好处得到了大多数干部员工的认可与肯定,所以说我们的管理发生了显著变化,但还未实现革命性变化,如果我们再坚持三五年,龙成集团一定会所向披靡,必能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,所以对当前这套工作推行方法,思想上要坚信不疑并深刻领会,行动上要坚定不移并持之以恒,这样我们的管理一定会发生革命性变化。
今天,我要重点讲讲在标准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两个不和谐的音符:
首先是当前加班成了常态化,加班氛围“浓厚”,甚至有比着看谁加班时间长的“劲头”,这与我们在2017年《报告》中强调的“尽可能减少无效劳动时间,不提倡‘5+2’、‘白加黑’无节制的加班,反对以敬业为名打消耗战、搞垮身体、破坏身心、递减边际效应、降低质量与效率的疲劳战术,反对时间安排随意、扰乱工作秩序、消损家庭支持、危害家庭和睦的形式主义,减少劳动时间,提高单位劳效,进而保证劳动报酬与劳动效率同步提高,让员工感到劳有所得、心情舒畅、幸福工作”的初衷和要求是相违背的。
在我看来,加班的主要原因有三:一是工作没有计划性,有时无所事事没活干,有时夜以继日拼着干,导致该忙的时候闲下来,该休息的时候却停不下来,旱涝不均造成加班;二是对情况不熟悉或业务不熟练,别人一天就能干完的,自己要三四天才能干完;三是重复性交叉性动作过多,当然,有为了实现同一个重要功能,多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安排了类同工作的,也不排除有些部门安排了一部分用处很小或几乎无用的工作,该合并的工作没有合并,该简化的工作没有简化,从而造成加班。总结起来,60%到70%的加班是由于工作无计划、业务不熟练造成,30%到40%的加班可能是过度叠加、交叉或形式主义造成的。
今后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干部员工的工作状态,要分析清楚造成加班的缘故,而且要重点从工作无计划、业务不熟练上找问题、挖原因,千万不能搞疲劳作战,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平时,在8个小时内把工作干完、干好,才是真本事、真英雄、真好汉。当然到一定时候,我会安排有关部门联合调研、集中研判哪些工作有必要干、哪些工作没必要干,该简化的要简化、该合并的要合并、该取消的要取消。对那些认为加班是开展标准化工作造成的言论,说到底还是工作思路不清、懒汉心理瞎作祟的表现,必须予以纠正、遏止。
其次是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时,基本坚持了是非分明、对错无误,并进行了评比排序,因此带来了一些不平衡心理,也影响了高管之间及部分单位之间的团结与协作。我原来也常讲,一个组织客观地存在六种形式,一团结、二协作、三分工、四竞争、五批评、六质疑,这六种形式的本质是批判性和团结性。若一个组织没有批判性,就是一个不讲真理的组织,也是个不会有正确方向的组织,不管开展什么工作,推动什么管理,只有不断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批判,坦诚地接受来自各方的质疑,才能坚持真理、修正错误,我们鼓励坚持问题导向——发现问题、暴露问题、解决问题,其实就是对批评和质疑客观存在的一种正视和回应;实质上,从来都不存在任何不需要批评和质疑的工作或组织,特别是,随着标准化的不断深入,批评的必要性就愈发突出,质疑的成效也会愈发显著,但在批评和质疑的同时,一定要加强团结,也就说批评地越激烈,质疑地越深入,就需要团结得越紧密;如果过度强调批评和质疑的作用,而不强调团结协作这个底线,这个组织是很危险的。如果一味反对批评和质疑,单纯强调团结协作,或有什么工作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,这个组织也是很危险的。所以说,任何一个组织既要加强批判性,更要加强团结性,不坚持问题导向、没有批判能力、一团和气的人要不得,那么不好协作、破坏团结的人更要不得。
近期,集团准备召开一个关于加强团结协作的董事会扩大会议,我也安排有关方面正在起草《关于加强团结协作的若干意见和暂行规定》,这个文件发下去后一定要采用集的办法,每个人都要为这个文件增砖添瓦做贡献,这个文件必须把支持什么、反对什么、允许什么、禁止什么回答清楚,要能把破坏团结、影响协作的关键人、关键事、典型做法、突出现象抓住抓紧,必须把解决团结协作问题当作大事要事对待。
龙成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,尤其是遇到困难和危机能够化险为夷,都是源于干部员工的团结协作、上下同欲,更重要的是靠朋友帮忙和领导支持,正是我们团结了多数的朋友,获得了别人的支持,才能一路跋山涉水、披荆斩棘,而好多企业没能坚持下来,就是在关键时刻没人帮忙、没人支持,反而像个瘟神一样让人避之不及,所以在如何搞好团结协作上,我深有感触,也借今天这个机会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,先说说本人这几十年来有两不信和两信。
先说两不信,一是我坚决不搞迷信,子不语怪力乱神,什么看个日子、信个风水,我一贯是坚决不信的,什么求告个奇奇怪怪、巴望着奇迹出现,我向来是坚决不干的,包括在最艰难的时候我都没干;二是我坚持不信主观,什么这个事我就要这样想、偏要这样干,什么这个人一看就是坏人、那个人感觉是个坏人,凡是说不清啥原因仅从主观上做单纯判断的,我都不信。
再说两信,一是我相信科学规律,不管是做研究,还是搞管理,我都能做到总结规律、认识规律、遵循规律、运用规律,我也反复强调要理论说话、事实说话、数据说话;二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好人,而且坚持以善待人,我虽不迷信,但认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、多行不义必自毙,因为重心向善、众怒难犯也是个客观规律,但过去我确实在“善”上犯了一点错误——被小善蒙蔽了双眼、忽略了大善。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,能够打造百年基业,让龙成健康持续发展,带领大家共同致富,这就是大善;在此基础上甚至说以此为目标,惩治不良之徒、处罚犯错误之人也是大善,所以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好人,要多看别人的优点、多肯定他人的长处,而且要光明磊落,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,不背后说闲话、造流言,否则稍不留神就会丧失贤德,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上来处理,不要遇见事就往灰暗面上想、往坏处去琢磨,否则就会养成睚眦必报的恶习,最终只会坑了自己。
“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好人”是大善的基础,也是搞好团结协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,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从理、礼、利这三个字上来反思自己、管好自己。
先说理。有理走遍天下,无理寸步难行、公道自在人心,都说明了理的重要性,在“理”上要做到三点:一是遵纪守法,必须掌握国家政策法规,在开展工作、处理问题时,如果不掌握就要去找政策法规的依据,千万不能凭主观和经验判断,还真不敢主观想象,主观想着不违法的,可能事实上是违法的,在公司内部就是按制度办事,按规矩办事,当然也有个学习相关文件和找有关部门咨询的问题;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“所恶于上,毋以使下;所恶于下,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,毋以先后;所恶于后,毋以从前;所恶于右,毋以交于左;所恶于左,毋以交于右。”《大学》里就是这样说的,在古代恐怕这只算幼儿课程,以推己度人为标尺,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,所以自己不愿意干的事,千万不能强加给他人,自己愿意干的事,也不要认为别人就喜欢;三是要按大多数人的意志办事,群众公认的就是理,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”只是极少数情况,甚至我认为这样的事情恐怕不存在,不可能大家都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,因为人的认识问题,错误多少是绝对的,正确多少是相对的,一个人认识问题是不可能全面的,别说一个人,就是整个人类,认识问题都不可能全面,70亿人加起来认识问题都不一定全面,都不会是绝对正确的,否则,哪有那么多未知,怎么会有新发现新发明?只要是大家公认的理,比如民主、透明、公平、正义,为什么要把这作为思想基础,因为这是龙成干部员工公认的理,也是“普世”价值和永恒追求,不管职务有多高,不管岗位多重要,都一定要遵循践行。
再说礼。礼,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道德规范,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,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遵循;礼,在过去是一件很严肃的事,既是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,也是古代法律的组成部分,自隋朝创立三省六部直至清末,礼部都一直是非常关键的部门,过去甚至用礼崩乐坏来形容天下大乱。古人说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;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,被称作中;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,被称作和;中,是稳定天下之本; 和,是为人处世之道。过去说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,礼的作用就在于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的可贵性。在为人处世中,一定要持之以礼、以礼相待,过去俗话说“礼多人不怪”。评价一个人有没有教养、修养、涵养,关键就是看他在为人处世中是否懂礼貌。作为领导干部,会上可以辩但不要吵,会下可以争但不要斗,言语粗俗、行为粗鲁,一言不合,反唇相讥,甚至大会咆哮,既不是善举,也很难团结人。
最后说说利。怎么正确地对待利?我深受家人的影响,尤其是我奶奶打小就经常跟我说一句话——吃亏人常在,后来开始创业时我就坚持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。随着企业规模一步步做大,我在多个场合阐释什么是有私和无私,有私心无私利,无私心有私利,有能力和德才的人,眼里越不看重钱,结果越能挣大钱,有些很有能力的人越是看重眼前的利,最终可能只得到一般的利、很小的利,大家要相信,行了东风,必有西雨,不看重、不去争眼前的名和利,最终名和利都是跑不掉的,甚至可以成为大德大贤。在指标化管理的进程中,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管层,一定要注意这一点,不要陷入利益纷争的泥潭,千万不要和下属争着承担指标、争利!我记得有个故事是讲“盗亦有道”的,说的是最有名的大盗叫。他的部下问盗跖说:“做大盗也有法则吗?”盗跖回答说: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。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?凭空就能猜出储藏着多少财物、值不值得下手,这就是圣;带头先进入屋里,就是勇;最后才退出屋子,就是义;酌情判断能否动手,就是智;偷完了分赃均匀,就是仁。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那是不可能的。”我听说就连解放前的杜月笙都能做到这一点。再往后,我知道了“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”这句话,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,运用自己的财物去帮助他人,可以获得别人的支持和拥戴,自然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;一个没有仁德的人,却利用自己的身份、地位、权力、威势去巧取豪夺、攫取财富,到最后怎么能不招来不速之祸呢?
说完这三点,可能就有人要问,做到从理、礼、利这三点反思自己、管好自己、处处为善,怎么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或跌入陷阱呢?在我看来,这些都是杞人忧天或是“庸”人自扰,因为大善就是大防。为什么这样说?当今社会,陷阱和风险无处不在,小防是永远都防不住的,但相信科学规律,相信善有善报,能够从理、礼、利这三点反思自己、管好自己,其实就已经把一切明枪暗箭都挡在门外了,因为不违法乱纪、不坑害他人,不把自己不愿干的事强加到别人头上、也不把自己愿干的事强加到别人身上,不违背群众所公认的理、不做多数人反感的事,你待人有礼,从不争利,这个人或这个组织的品性已经在公众心理定格、口碑已经在社会上打造,那么谁也不会在背后说闲话、挖陷阱,更不会相信闲话,甚至在你有不安全行为或看到于你不利的时候,都会主动提醒你、帮扶你,这才是真正全方位、无死角的大防。
上述种种,都是我过往给自己定下的规矩,而且我也会经常对照反省,这些年龙成集团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,在资金危急之机总能化险为夷,与我坚守这些做法是分不开的,所以我们每个干部员工,尤其是高管层,一定要把修身养性放到最重要的位置,对待他人善意的提醒和批评,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和闻过则喜的坦荡胸襟,只要批评得对就应“对号入座”,立醒立停,立整立改,即使批评得不准确,只要不是恶意攻击,也应坦然相待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因为——观于明镜,则疵瑕不滞于躯;听于直言,则过行不累乎身。
总书记讲过,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以势相交,势败则倾;以权相交,权失则弃;以情相交,情断则伤;唯以心相交,方能成其久远。在我看来这个“心交”就是,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和组织内部关系时把握好“理、礼、利”,凡是破坏了团结协作这个基础的,基本上出不了这三个方面——最主要的在于不按理办事,最直接的在于不以礼待人,最根本的在于不依道谋利。
我自己也做得不够好,但我经常拿这几条要求自己,每想一次这当中的逻辑,每谈一次这几层关系,都算是对自己的一次勉励吧。
|